科研攻坚,浙大人片刻不停歇!
不论何时,科研人员要用成果说话
11月27日,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性能所2020级博士研究生洪朝昆的新型混凝土试验的重要节点,这一天他要测试材料的相关性能,该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可以实现对结构裂缝的智能监测,从而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但是独立进行相关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测试较为复杂且工作量大,对于才二年级的他来说还有一些困难,为此两位师兄就来到实验室协助他一块开展工作。2017级博士生银星说:“我们团队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师兄弟的传帮带,一届带着一届干。我们团队曾经获得浙江大学第六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提名奖,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经常进行同学互助,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团结紧密的师生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是整个团队最重要的前行动力。在疫情期间徐世烺院士还勉励团队继续科研:“科研人员要靠成果说话,科研成果要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疫情当前,大家都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徐院士的勉励也让课题组师生十分感动。银星说:“徐老师言传身教的教育,让我们团队在遇到困难时,都能无惧无畏,安心做好手头的事情,分内的工作。”
一早赶到实验室喂果蝇
11月26日一早,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环C座黄健华研究员的实验室依旧像往常一般忙碌。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打乱实验室的工作节奏。
“我们的实验一刻都不能停,今天早上7点多大家在食堂吃好早饭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农学院2018级博士生张启超介绍,他们的实验室主要从事寄生性天敌昆虫调控害虫机制的研究,以多种果蝇类水果害虫及其寄生蜂为研究对象,开展寄生蜂对害虫的防治工作,进而为田间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实验工作不能停的另一个原因是用以研究的昆虫生命周期有限,实验时机非常宝贵,过了特定的实验时间点就又要重头开始。
住在校外的陈佳妮因为校园封闭管理无法回家,因此在工作的自习室度过一夜。她表示非常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像平常一样,一切井井有条,而且还给了实验室成员间更多的交流相处机会。”
卧谈会里的思想碰撞
这两天,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为教授也格外忙碌,指导着数字化改革中的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技术、隐私计算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等方向的团队开展深度研究。
课题组里的2019级博士研究生潘嘉铖在陈为的指导下,利用这一段时间通过数字挖掘构建群体之间的画像。这项最为底层的技术,未来或将更好防范金融诈骗和助力案件侦查。
外校区的同学也因为滞留经历了难得的学习室打地铺生活。男生们的卧谈会话题很丰富,但聊的最多的还是未来的科学方向。“我们要做的研究必须瞄准国际前沿,又能够运用到更多应用场景中。”潘嘉铖说,这样的讨论是思想的碰撞,更能激发创新的想象。
也正是这两天,潘嘉铖还有较多的一段时间搭了一个新的云存储空间。作为实验室的公共平台,能够更加便捷地备份留档,留存实验数据。
“我们几个人集中精力,刚好把说了两年了都没搭起来的nextcloud搭起来,这样大家就可以用更新更快的技术访问小组的公共数据和文档了。”潘嘉铖说。
电镜不歇实验不停
医学院杨巍课题组的2020级硕士生尚江铭目前正在针对TRPM2通道靶点开发疾病干预候选药物忙碌着,她的主要实验目的是基于冷冻电镜获取TRPM2通道与小分子抑制剂结合的高分辨结构,为优化小分子干预特异性和效价提供结构信息。
作为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中当之无愧的 “劳模”——300kV冷冻电镜每个月只有固定的96小时停机维护外,无时不刻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生物样本结构数据采集。
“电镜的调试和样品的更换都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同样和冷冻电镜绑在一起的还有仪器主管老师常圣海,他告诉记者:“平时可能半夜里两三点钟接到同学们的电话求助,一般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连线解决,而这两天我就在实验室待命,可以随时更换样品和解决问题。”
常圣海的工作就是为同学们的实验做好各类保障,包括调好电镜、放置样品和收集数据等等。“机器的每一分钟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我也会随时协助各个课题组做好相关实验。”
“实验室各项研究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试剂耗材等均有充足的储备,因此课题推进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尚江铭说。
科技自立我辈当先
科技自强舍我其谁
科研攻坚
浙大人片刻不停歇
文字、视频记者:柯溢能
GIF制作: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欧阳雨轩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欧阳雨轩责任编辑:周亦颖